大昭寺、八角街风情--雪域西藏行之二十三

2010-02-12 11:46 阅读(?)评论(0)

    大昭寺、八角街风情

--雪域西藏行之二十三

拉萨,大昭寺门前广场(三接片) 查看原图 

  17日下午前往大昭寺参观.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建造的目的据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建,目前占地25100余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尼泊尔带去的8岁等身像于八世纪被转供奉在小昭寺.

  大昭寺位于拉萨的寺院。又名“祖拉康”、“觉康”.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此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清朝时也曾被称为“伊克昭庙”。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因此: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和“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之说.

大昭寺门前,两根旗杆金碧辉煌,门前的柳树称“公主柳”,据说乃是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已经有千年历史

 大昭寺门前参拜的信徒,很多都是带着行李,远途而来

大昭寺的布局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主殿坐东面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各种木雕、壁画精美绝伦,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可惜各殿内仍然不允许拍照,只好拍些外围景观.从二层遥望布达拉宫是很好的拍摄点,也可以看到环绕大昭寺的八角街的情景.我发现这里的宫殿上的雕塑十分漂亮,极富藏族特色.从楼上可以看到大昭寺门前,有藏民们神情虔诚地参拜

大昭寺正殿,(三接片)

殿顶雕塑,很有特色

西藏独有的蓝天白云下,殿脚金色龙头上,风铃在叮当作响,浓浓的藏族风情

羊的雕塑,是表示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而成

雪山雄鹰

大昭寺是拍摄布达拉宫极好的地点

  大昭寺内部

  从大昭寺出来,旅游团解散,我们去八角街浏览.八角街是围绕大昭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老商业街。它的历史和大昭寺一样悠.是拉萨本来面目保留得最完整的街道。街区之内,僻巷幽幽,曲途自通,宫厦套着百屋,傍着古寺,弥漫着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它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的风土人情的集结地,也是旅游者到拉萨必去的购物地点。
 八角街并非以街道形状定名,而是藏语“八廓”的音译,意思是围绕大昭寺的街道。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还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他们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在光滑发亮的石块道上投下了一道道长长短短的影子。同伴们在街边摊位上购买纪念品,我看到很多老年藏族妇女,手持转经桶,在虔诚地围绕大昭寺转圈.
在路边我还发现了一个小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转经桶,很多人在推着它旋转.八廓街上确实洋溢着浓浓的藏族风情.

八角街

八角街和街上的藏族转经人

典型的藏族老阿妈

八角街的纪念品摊和看摊的藏族老阿妈

  离开八角街,我们觉得时间还早,决定去罗布林卡游览.结果林卡5点钟已经关门了.但天色看起来好像3点多钟,因为这里与北京有两三个小时时差.只好在罗布林卡门前拍几张照,明天去后藏,这次没有机会游览罗布林卡了.

 

 罗布林卡门前,正对着的就是罗布林卡路,前面是药王山

  

  罗布林卡门前风景也很漂亮

  

罗布林卡大门

罗布林卡

  最后修改于 2010-02-12 13:00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