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日喀则,水葬台和岗巴拉山口--雪域西藏行之二十四

2010-02-23 21:35 阅读(?)评论(0)

    

    拉萨-日喀则,水葬台和岗巴拉山口

--雪域西藏行之二十四

拉萨河,水葬台和曲水大桥(三接片)查看原图 

  9月18日清晨,我们从布达拉宫前上车,跟一个二日游的旅游团从拉萨前往后藏的日喀则.拉萨到日喀则全程约340多公里。有南北两条路线。南线沿途经过岗巴拉山、羊卓雍湖、浪卡子县、江孜县等,由于从岗巴拉山到浪卡子、江孜一段,很容易受雨季洪水的影响,塌方、滑坡等,使道路陷于中断,所以后来又从拉萨修了另一条路,沿雅鲁藏布江,称为北线。北线开通后,一般交通都走北线。但南线经过风光秀丽的羊卓雍错湖、卡若拉冰川及江孜县的宗山城堡等景点,所以旅游团多走这条线路。我们沿南线去,走北线回。从拉萨出发时天刚刚亮,我还拍摄了拉萨的晨景。随后,旅游车沿拉萨河北岸向西南而行,宽阔的拉萨河水被晨雾笼罩着,一路伴随着我们。大约几十公里后,到达曲水,我们从曲水大桥过拉萨河。这时天渐渐的亮了,路边的悬崖上,画满了白色的天梯。导游告诉我们,就要到拉萨河边最大的水葬台了。

公路穿越青藏铁路的涵洞

 晨曦中的拉萨河

阳光初照,美丽的拉萨河水静静地流淌

过堆龙德庆 

 过拉萨河

路边峭壁上的天梯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人们对水寄于无限美好的向往。在许多神话中,都把水和神、幸福、美好、不朽连在一起。所以在安葬死去的亲人时,人们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水葬。水葬发育比较成熟的是藏族和受藏族文化影响的门巴族。水葬是门巴族的普遍葬仪。用牛将尸体驮至江边,先由喇嘛念经敲鼓,超度亡灵。然后把尸体投入江中。相比与天葬,水葬是低一层次的葬法。由于天葬要请背尸人和天葬师,花费颇高。所以穷苦人大多采用水葬。水葬是喂”神鱼”。 因而当地藏族认为鱼也是神,仍保留着不吃鱼的习惯。

  水葬台就在拉萨河边,高高的河岸边,一个小山包,临河是陡崖。山包上矗立着一大堆经幡。游客们还到上面去拍照留影。我却只是远远地拍摄,总觉得不是什么吉利的地方。隔着宽阔的拉萨河,可以远远看到阳光下的雪山峰顶。我用变焦拍下雪山朝霞的美丽的身影。

拉萨河与水葬台(三接片) 查看原图  

遥望雪山,五彩云霞

拉萨河与雪峰

  随后我们乘车开始沿陡峭的山路爬坡,准备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随着海拔升高,视野也逐渐开阔,山坡上有藏民们刚刚收获的青稞田。远远望去是连绵的山脉。风光十分漂亮。汽车沿之字形公路费力地爬行。转过最后一个弯,一片碧蓝色的水面出现在脚下。岗巴拉山口到了。

岗巴拉山上的青稞田

翻越岗巴拉山口的之字形公路

岗巴拉山口全景(三接片)查看原图 

美丽的羊卓雍错湖(二接片)查看原图 

 

岗巴拉山口

  岗巴拉山口与前面经过的色季拉山口和米拉山口各有特色.色季拉山口四面群山长满绿色森林,是著名的鲁朗林海.雪山、林海相映成趣。而米拉山口虽然海拔高,山势却极为平缓,山上植被稀少,视野辽阔。这里的岗巴拉山口居于前两者之间,四面是逶迤起伏的山脉,山坡上是绿色的草地和苔藓。远处有高耸入云的雪峰,近有碧绿如玉的高原湖泊-羊卓雍错。风景最为迷人。视野也不错。山口平台上屹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的不是‘岗巴拉山口’而是‘羊卓雍错’。说明羊卓雍错更为有名。石上卧着一只威风凛凛的藏獒,旁边还有披红挂彩的牦牛。这是藏族同胞盈利工具。导游告诫我们,如果靠近和它们合影或拍照,是要付费的。岗巴拉山口也是俯瞰羊卓雍错湖最好的地方,但羊湖并不是一块水面,而是七沟八叉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中。所以只能看到一部分。但羊湖碧绿的色彩,在西藏高原特有的蓝天白云和四面群山环绕映衬下,真如一块美玉,令人爱不释手,不忍卒离。

一览众山小(二接片)查看原图  

俯瞰羊湖(二接片)

雪山宁金抗沙峰掩映在云间

  远山之后,白云笼罩之中可以可以看到宁金抗沙峰雪白的身影。宁金抗沙峰海拔7206米,位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仁布县、浪卡子县三县交界处。宁金抗沙峰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在喜马拉雅山以北。因它悠然凌驾于“圣湖”羊卓雍措和“宗寺”桑顶寺之上,因此藏族人民把它叫做“宁金抗沙”,意思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传说是藏传佛教四大山神—西方山神诺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宁金抗沙峰周围耸立着10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

 

  最后修改于 2010-02-24 11:00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