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寺佛前观白鹭,法华洞山上望海天--普陀山游之二

2012-07-10 14:09 阅读(?)评论(0)

普济寺佛前观白鹭,法华洞山上望海天

--普陀山游之二

  12月3日上午我们游览过普陀山南海观音景区后,就随团去吃午饭。饭后等交通车前往普济寺景区。普济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又名前寺,坐落于灵鹫山麓。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唐大中年间(847-859年),日僧慧锷请五台山观音像归国,因风阻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音洞上共建此院供奉观音。后梁末帝贞明年间(915-920年),由“不肯去观音院”扩大为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并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禅寺”。

  普济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寺前人山人海,大概所有旅游团都要来此一游。寺前一个四柱三门的石牌坊,柱上横楣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一石碑,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路边一座荷花池,池中已是残荷满塘。塘边有座佛教博物院,可惜正在维修,不能进去参观,隔墙看到一座石佛塔,颇为精致。

隔墙观塔 

 佛教博物馆 

博物馆前残荷满塘

   在普济寺山门前有个更大的荷塘,叫做海印池。也称“放生池”、“莲花池”,海印指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亦然,能印现一切之法。现在只是塘中不是真正的荷花,而是人造浮岛,和纸扎的荷灯。五颜六色,十分醒目。放生池上筑有三座石桥,正对山门的桥上筑有一座黄琉璃瓦的八角亭,称平桥,南接御碑亭。御碑亭内御碑系汉白玉制成,上镌清雍正帝所书记载普济寺兴建和普陀山历史的御书。御碑亭、普济寺古刹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平桥是从前供皇上走的。右边一座很大的石拱桥是长寿桥,供官员走的。左边的小拱桥叫做瑶池桥,是老百姓走的。导游带团停在大桥上,解说个不停。因为这是一日游团的最后一个景点。我们盼着早点散团,我们自己去游览。可是导游似乎讲不完。放生池旁有很多高大的古树。我忽然发现树上站着几只白鹭,旁若无人的整理羽毛。于是前去跟踪拍白鹭。

 

普济寺前荷塘-海印池

海印池上右侧的石拱桥

平桥上面的八角亭,右侧是雍正年建的御碑亭

 放生池边古树上,白鹭悠然自得

 白鹭也会爬树

 冷眼看脚下的芸芸众生

 整理羽毛,旁若无人

  好容易导游停止讲解,游客自由入寺参观。参观后自由活动,下午3点在码头集合回宁波。这对于我们是明天的事了,我们终于自由了。于是先进寺浏览一番,大家都不想烧香拜佛,只是看看古寺风貌。普济寺山门一座大殿,游客需从两侧小门出入。进入寺内,前面是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寺内古木参天,庭院十分宽敞。背后的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殿堂宏大巍峨,重檐歇山,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栏板,台中有钢鼎炉,高约4米,上铸,“普济禅寺”、“千秋宝鼎”等字样。大殿前香烟缭绕,香客如织。殿内正中端坐着高达8.8米的观音菩萨。不过在我看来其背后的白衣大士玉佛像,和壁画的水墨观音似乎更有艺术性。

 普济寺山门一座大殿,游客需从两侧小门出入

 寺内古木参天,庭院十分宽敞

 圆通宝殿前香烟缭绕

  观音菩萨

 背后的白衣大士玉佛像,和壁画水墨观音似乎更有艺术性

 月台之上,香烟缭绕

 罗汉堂

 告别普济寺

 告别了普济寺,正计划到何处去玩。从地图上看,寺前不远就是普陀山著名沙滩--百步滩。但看到寺右有指向法华洞的路标,‘法华灵洞’是普陀12景之一,于是我和邓老师决定先去上山看法华洞,再与同伴在百步滩集合。

  沿山路逐级登山,先在路边看到一个巨石下的洞穴,巨石上刻着红色大字:‘神丘秘洞’洞前面也有香火。我以为就是法华洞。旁边坐着的一位大嫂却说法华洞还要继续上山。再向前走,路边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镌刻着‘海天春晓’四个大字,我想这里一定是观海之处。石旁似有小路可上,于是沿很陡的石级爬上巨石。果然登高望远,这里视野十分开阔。虽然阴天,海上雾气茫茫。但近处满山绿树,红叶和远处普济寺和南海观音巨佛所在的海角和百步沙都尽收眼底。

 神秘的神丘秘洞

 海天春晓

遥望海天佛国

 双峰山、观音跳和南海观音尽收眼底

 崎岖小路在两座巨石之间

  眺望海天之后,继续向前,正在我们失望之际,看到前面山石之上露出宫殿一角,法华洞到了。法华洞,又叫法华灵洞。位于普陀山几宝岭的东天门下。此洞由几块巨石自然垒叠而成,宛如一间石室。法华洞不仅洞中有洞,泉水潺潺,而且附近还有“无畏石”、“一龟下山石”等许多奇岩怪石,自然景色十分优美,曾为普陀山12胜景之一。1981年洞旁的法华洞庵和望旭亭相继被毁后,此胜迹一直荒芜着。2002年7月,普陀山佛教协会投入1000多万元,在法华洞旁新建了园林式的妙公纪念堂、东西碑亭、法华楼等新景观和设施。 妙善老和尚,俗姓吴,1944年,妙公渡海移锡普陀山,数度掩关潜修,精研天台止观奥义。1954年代理法雨禅寺住持。1980年72岁时,妙公重返普陀山,组建僧团,修复寺院,主持恢复普陀山佛教协会。法华洞巨石上新建的法华楼,应该是观景最好的地点,可惜不对游人开放。据说当年康熙身边的太监曾看中这里,在法华洞上建起生祠。不知如今是否还住着那位太监。法华洞前法华洞的岩石下,有个天然石潭,“周广不寻丈”,却“澄波泓然”,大旱天也不枯竭。加上潭周围杂树倚岩,古藤缠垂,人在其间,盛夏酷暑亦凉爽。有“育龙池”三字镌于潭壁上。石岩下一尊龙王塑像,却没有殿宇,这位龙王有点惨。法华洞前巨石上刻着一个巨大的红心。称为心字石。妙公纪念堂没有开放,旁边一座圆形碑亭,旁边一块巨石,镌刻着‘天磊峰’三个大字。还有‘东南天柱’等石刻。我们下山路上看到一座石壁上每字近一丈大小的“震旦第一佛国”题刻。据说都是当年镇守这里总兵的字,颇有气魄。

 

 法华洞景区

 法华洞的岩石下的天然石潭-育龙池

 法华洞巨石上新建的法华楼,应该是观海、听涛最好的地点,可惜不对游人开放

 心字石

 法华洞旁巨石形状奇特

 碑亭旁的天磊峰

妙善老和尚纪念堂 

法华洞(两片接成,两个我)

总兵所提:好大气魄

  最后修改于 2012-08-17 14:13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