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顶山参慧济寺,法雨寺里尝素斋----普陀山游之五

2012-07-19 10:02 阅读(?)评论(0)

佛顶山参慧济寺,法雨寺里尝素斋

----普陀山游之五

 12月4日上午9时许,我们一行四人乘缆车登上普陀山的最高峰佛顶山白华顶。这里又名菩萨顶,为普陀山最高峰。山分支脉,分别向南、北、东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登临山顶望台眺望,诸峰若拱,峰顶垒垒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峰巅方圆平坦,极目远眺,可观赏普陀洋和莲花洋辽阔的山海景色。白华顶时有云雾缭绕,“华顶云涛”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可惜夏季,雾霾不清,没有欣赏到云涛胜景。

  佛顶山有一慧济禅寺,又称佛顶山寺。原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圆创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圆通殿、玉泉殿、大悲楼等,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清得大藏经,由文正和尚鸠工增广,遂成巨刹,与普济寺,法雨寺合称普陀山三大寺。我们随众进寺参观。殿堂楼阁隐于丛林古木之间,用金色琉璃瓦盖顶的大雄宝殿,在阳光照射下呈“佛光普照”奇景。1989年建成的观音堂,四壁镶嵌着123尊石刻观音像,它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画家的杰作。一位弥勒佛却坐在走廊上,依然笑口常开。大殿前人头攒动,香客云集,香烟缭绕,人们虔诚地顶礼膜拜。我们几位有点不大协调,匆匆浏览了寺院就出来了。

普陀山慧济寺山门

 

慧济寺大雄宝殿金碧辉煌,为普陀一景-‘佛光普照’

大殿前香烟缭绕

穿着时髦的年轻人拜佛同样虔诚

 观音堂走廊上独坐弥勒佛,虽然在这观音菩萨的道场,连殿宇都没有混上,却依然笑口常开

  在寺外佛顶山头浏览,看到几株高大的古树结满漂亮的红豆,树干上还挂着不少红色带子。以为是被称作“普陀三宝”之一的普陀鹅耳枥树。结果看树上的牌子,并不是。旁边的山岩上镶嵌着几块浮雕壁画,内容是人与自然,形式颇为现代,很有情趣。山顶还看到孙中山先生当年游普陀的题词‘游普陀誌奇’。

佛顶山上的古树结满红豆,叫做铁?青

 小小浮雕很有情趣

 

 孙中山题词

  随后我们沿前山的香云路石阶下山。一路上可以眺望辽阔的海天风光。不久就到达一个拐弯处,有块方形巨岩矗立路侧,岩面有“海天佛国”四个红色大字。出自明代抗倭名将候继光手笔。每个字约一米见方,它十分贴切地概括了普陀风光的特点,后来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称。也是普陀12景之一。在海天佛国石崖上,叠立一石,似乎摇摇欲坠,险而且玄,石上刻着“云扶石”三字。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钵,承受天露,日积月累,清冽不腐。

  

  香云路上,眺望海天胜景

  

  云扶石前,虔诚礼拜

  

  洞中泉水做仙水卖:一元一瓢

海天佛国

   下山路上,还不断碰到一队队虔诚的香客,在一位穿袈裟的僧人带领下,虔诚地在石级上几步一磕头地拜上山来。

  大约11点我们来到山下的法雨寺。上午等于绕着普陀山转了半个山。法雨寺又称:护国镇海禅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修大殿,并赐“天花法雨”匾额,故得今名。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为三大寺中最壮观的一座。普陀三大寺中午都有素斋供应。我们先去买了饭票,到西面小院中用餐。5元钱,一勺菜,内容是豆腐,香菇,白菜。米饭管饱,还有菜汤。有幸体会了一下出家人的伙食。饭后浏览一下寺院。

  中轴线上依山升高,有天王殿,玉佛殿,钟鼓楼,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等建筑。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途经缅甸时请得的释迦牟尼玉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洁,雕琢极工。后来被毁,现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我感兴趣的是殿前两座高大的青铜香炉,底座雕着几条盘龙,被人们摸得发亮,金光闪闪,看来有年头了。

  由法雨寺出来,在附近还看到几个小禅寺。却没有时间去看了。中午1点赶到码头,等待旅行社的人与我们联系。还要借助他们的船和车返回宁波。结果告诉我们,两点半才集合。于是又抽空游览了南天门景区。

法雨寺前的牌楼‘海天佛国’

寺前的莲花池和桥

‘天花法雨’御碑亭

法雨寺天王殿

九龙壁,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

铜香炉高耸入云

浮雕金龙亮闪闪

玉佛殿气概非凡

玉佛

观音殿内

御碑殿和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法雨寺西面一个小院--香云蓬

俯瞰香云蓬

龙寿寺大门紧闭

双泉寺曲径通幽

 

  最后修改于 2012-08-17 14:09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