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仙都游绍兴,沈园思古发幽情--绍兴古城游之一

分类:游记 | 标签: 沈园   绍兴   旅游   陆游  
2012-07-25 15:15 阅读(?)评论(0)

古越仙都游绍兴,沈园思古发幽情

--绍兴古城游之一

残荷绿柳忆先贤,千古绝唱在沈园。残壁尚存‘钗头凤’,真情长留亭榭间。

 

初冬沈园风光   

  我们在游览普陀山之后于12月4日回到宁波,5日上午游览了东钱湖,天一阁,下午于汽车南站乘班车前往绍兴古城。绍兴古称“会稽、山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吴越、南宋等朝代的古都,有“华夏风流、泱泱大邦、群贤毕至、天下繁剧、天上仙都”的美誉。曾有舜会百官、禹会诸侯于此的传说。现存华夏第一陵“大禹陵”。绍兴是中国酒都,有天下黄酒源绍兴之说。古往今来,绍兴名人云集。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风景名胜,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所在的越王台等古迹。我们计划在此游览两天。

   从宁波到绍兴全程120公里。大约两小时路程。下午天气依然阴沉,太阳时而在云隙中露露脸。沿途风景不错,只是笼罩在水雾中。高速公路跨越一道道河流湿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大片正在收割的晚稻田,与现代化的住宅与厂房交错。具有明显的经济发达地区城乡融合的特色,展示了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下午6时到达绍兴新客运站,车站位于城北新区,决定乘车到老城寻宿。绍兴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一座环岛中央的巨大城市雕塑,造型是越国鼎。据说这座雕塑名为“泉”高21.8米,由中国美院设计,1999年9月竣工。寓意绍兴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绍兴人民脚踏实地的精神和水乡、酒乡文化的交融。但据说已在当月月底被拆除了。所以这张照片应是绝版了。我们在绍兴老城鲁迅路上寻找到宾馆住下。这里位于鲁迅故居,沈园旁边,距古城的几个著名景点都很近。也正因此,两天中基本在老城区游览,此行对于绍兴新城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宁波到绍兴沿途云雾蒙蒙

晚霞提前出现在天空中

高速公路大桥十分雄伟

浙东新农村

沿途不断看到现代化建筑

绍兴汽车北站

建筑在道路中央的城市雕塑--越国鼎

绍兴塔山上的应天塔是绍兴的标志

绍兴古城鲁迅路旁护城河边的建筑夜景,位于沈园墙外 

  沈园就在我们宾馆附近,第二天一早沿着鲁迅路旁的小河西行,不远就到了沈园门前。结果园子要八点才开,我们就去鲁迅故居街上溜达一下再回来。沈园,又名沈氏园,位于绍兴市区鲁迅中路,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个部分,含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沈园的出名,很大程度来源于陆游和唐婉曲折感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沈园留下的著名诗词。在宋代诗词大家中,我最喜欢的是苏轼,陆游和辛弃疾。而陆游的诗词,既有豪放昂扬的豪壮气魄,又不乏深沉婉约的儿女情长,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也因此对沈园向往已久,这次终于可以一睹名苑风采。

  小园门外,有块断裂的巨石,名为“断云石”,“断云”两字,系陆游的手迹,取自于诗人《钗头风》词40年后为怀念唐琬所作诗中的二字,意为“断缘”。 是沈园“断云情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之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十景之一。

  进入院里,虽然已是12月,小园依然树木葱茏,绿意浓浓。穿过一座游廊上的小门。面前是一个很大的荷塘。却是残荷枯叶满池塘,一派萧杀景象。似乎为我们营造一种怀古的氛围。

  我们沿葫芦池旁小路,经冷翠亭,先到东苑游玩,这里其实以不是沈园,是一座相邻的四人园林。现在开辟为连理园。园中假山小池,小桥流水,十分精致,一座高台为琴台。我上去拍了小园全景。山上还有座双亭,为适应连理园之名所见吧。比较有名的是形状古朴的仿宋建筑,“问梅槛”,据说冬天的沈园梅香满园,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园最美丽的时候。可惜我们只有想象了。

  回到沈园古迹区,依次浏览了葫芦池边的仿古建筑: 六朝井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闲云亭半壁亭放翁桥,每一件都包含古老故事,令人遐想。甚至一座小小石板小桥,名为伤心桥,令人想起陆游的一首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后来在园外还曾看到沈园边上一条小巷,名为春波巷,想必也来源于此。可见陆游影响之深。

  随后进入南苑,一个小院中一座水池,北面池边有木质看台,对面似乎是座舞台,想必是晚场演出用的,从春水亭的们出去,就是陆游诗境园,这里有放翁的塑像和诗意雕塑。南侧是陆游纪念馆,展出爱国诗人陆游生平,和著名诗篇。从南园出来,我们继续环葫芦池而行,出北门。小小沈园由于有了丰富的古文化积淀,参观下来感受颇深。也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门票不菲,却也值得一游。

沈园门前“断云石”

12月的沈园,依然绿意浓浓 

古迹区的荷塘名为葫芦池,乃沈园古迹。 残荷枯叶满池塘,一派萧杀景象

回廊上挂着的风铃,应是游客情侣们留下的信物吧 

冷翠亭 临水而筑,夏天看一池荷花,秋天听雨打残荷,坐在冷翠亭, 独吟《钗头凤》,诗人的悲哀便会慢慢走入游人的心底

园中红叶胜春花 

放翁桥 (陆游号放翁)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园中雪白的茶花

通向东园的小门 

东苑 

仿宋建筑,形状古朴,取名“问梅槛”, 

琴台,水榭

 东苑,连理园风光

茶室 

南苑,似乎是座水上舞台 

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水亭  

诗境园中陆放翁 

陆游纪念馆 

 陆 游诗意雕塑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双桂堂:沈家的堂屋,因为旧时在堂前种了两株桂花树,左边为银桂,右边为金桂,故称“双桂堂”,

 半壁亭

陆游在园壁上题写的<<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看了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和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瞞、瞞、瞞。” 

 宋朝留下来的遗物,所以名为“宋井亭”,匾额中的井字中间为何多一横呢?这口井的形状看上去也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又称为“双眼井”,一个眼睛代表陆游,另一个眼睛就代表唐婉,当中一横就代表陆游的母亲将他们给分开了,但井中的水是相连的,可见陆游与唐婉的心始终连在一起。这口井的形状原来不是这样的,当中原来是有一堵墙,是两户人家合用的一口井,沈园重建时把这堵墙给拆除后就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形状。

 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因为他力主抗战,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命运坎坷不平,82岁时写有《城南》诗一首,在诗中,诗人以“孤鹤”自喻:

       梅傲寒冬香四溢,竹挺朔风翠叶生。
     千古情愁漫湖溏,孤鹤醉卧韵古筝。

 六朝井亭,亭子的顶有一个六角形的缺口,

六朝古井,发掘出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遗物

葫芦池边假山上看沈园。 

 葫芦池上有石板小桥,名伤心桥。取陆游诗意: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放翁亭 

意犹未尽,录放名句几首以自勉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最后修改于 2012-08-17 14:06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list/pic/c160851.shtml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