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夯苗寨游记

分类:游记 | 标签: 湘西游  
2007-02-08 10:02 阅读(?)评论(0)
 

湘西游(2)

德夯苗寨行

 

大约下午2点多钟,自凤凰登上开往吉首的快速中巴车。准备到吉首换车去往苗寨德夯,据说那里是比较原始的苗寨,希望能进一步体验本色的湘西山水和原生态的苗族风情。

汽车在公路上疾驰,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不知能否赶上吉首开往德夯的车,也不知苗寨情况如何。因为听说,前一段由于收费问题,德夯村寨与旅游局闹矛盾,苗寨游曾经停了一段。忽然听到前座上的一位30多岁的女士向司机询问去往德夯的汽车时间,一问,原来她也是要去德夯旅游,而且也是独自一人。于是决定结伴而行。互相有个照应,两个人都很高兴。

到吉首市,在火车站顺利地换乘了到德夯的中巴车。车从吉首开出,沿途招手就停,不断有人上车。带着大大的竹篓和各种用具的农民,已经很习惯于这种交通工具了。车行近一个小时,即将到达德夯前,经过矮寨。这是一个较大的苗族村镇。正好赶上小学放学,挤上一群小学生,大约有230个。嘻嘻哈哈,车上立刻热闹起来。据说德夯只有初级小学,12年级,3年级以上就要到矮寨上学。公交车就是孩子们免费的上、下学的交通工具。

车到德夯,停在村寨外一座大门外。司机要求外来游客下车买票。车子挤得满满的,却只有我和小宋两位外来游客下车买票,票价60元。前面不远,再次停车,有人上车验票。汽车开到苗寨中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广场中停下,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飞散了,广场只留下我们两个背着包的游客。司机告诉我们南面的二层竹楼是旅馆。小宋去问,却说正在利用淡季维修,不接待游客。看来住宿都要困难了。广场西侧就是苗家的竹楼,门前挂着饭店,住宿的牌子,可惜也大都关着门。有几位穿着苗族服装的妇女在聊天。我们前去询问,她们说由于是冬季,游客少,大部分家庭旅馆也停业了。我们正有些着急,一位妇女说她家可以住宿,房子是新竹楼,就在不远的小溪边上,还有淋浴,要价两间房50元。

我们沿着石板小路走上去,两侧都是苗家竹楼,底层旺季时多是卖苗家特产的小商店。有各种竹制手工艺品,竹根烟斗,竹编玩具;漂亮的手绣鞋垫;手织的土布服装和书包。在一家门前,一位苗家老婆婆坐在老式织布机上在织土布。我抓拍了一张照片,颇有沧桑感。我们住的苗家竹楼是座新楼,很漂亮。坐落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旁边,紧靠着一座古老的高高的石拱桥。竹楼共3层,从街上进门就是第2层,包括主人小两口住的房间和一个大敞厅,那是厨房和餐厅。从一侧的竹楼梯可以下到一层,是储藏室、卫生间和淋浴间。从楼梯上到3楼,楼上共有3间客房。房前走廊面对清澈的小溪。虽是隆冬时节,依旧水声潺潺,对面是莽莽青山,如同一幅翠绿的围屏。山的形状恰似开屏的孔雀,非常奇特。拱桥上不时有村民和孩童经过,身穿苗家服装的女子在溪边洗衣,洗菜。活脱一幅苗家风情的水墨画卷。

安顿好行李,天就要黑了。我们赶紧去找晚饭。回到小街上,只有两家家庭饭店开着们。我们商量好AA制,小宋是浏阳人,熟悉一些当地风土人情。就由她去选菜,讨价还价。我坐到火塘边去烤火,等饭。苗家竹楼中间地上有一个没有铺竹子的方型坑就是火塘。里面燃着木柴和木炭,对着火塘的屋顶上有天窗,可以走烟。火塘上的木架上挂着大块的腊肉。这是苗家人最喜欢的食物。男主人说他们并不养猪,也要买鲜肉,用盐,五香粉等腌制,然后挂在火塘上熏制多时,才能制成。价格要比鲜肉贵3倍那。坐在火塘边的矮脚竹椅上,眼前昏暗的灯火,熏得黑黑的屋顶;挂满腊肉、冒着轻烟的火塘;傍边古老的土布织机、纺车;耳边老主人半懂不懂的湘西话,感觉真好像身在梦中。谈天中,饭菜已熟,4菜一汤45元。有腊肉炒橛菜、柴鸡蛋、当地溪中的小白鱼、干豆角等,颇有湘西风味,很合我要品尝当地风味的初衷。所以对小宋的谈判能力大加赞赏。

吃过饭,一出门。眼前一片漆黑。原来天已经黑了,小街上也没有路灯。摸黑走在石板路上,走不远就要上一个台阶,真有点提心吊胆。顺着街道走下去,却一直没看到我们的小竹楼,原来走岔路了。问一位过路老乡,才摸回家中。本想洗澡,到楼下一看。才知道所谓淋浴是在1楼有一个电热水器,装在空旷的仓库中。天气在零度左右,要从3楼下来洗澡,恐怕要冻成冰棍了。只好找女主人要点热水,擦擦了事。钻到被窝里,虽然盖了3床松软的新棉被,还是止不住上、下牙打架。天气实在太冷了,竹楼通风性能又好,而且位于小溪边,如果在夏天,一定很凉快,现在则是对我们身体和意志的考验了。伴随着窗外汩汩的流水声,想着毛主席‘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教导入睡,名副其实作了一宿‘团长’。

2天天亮起床,已经快8点了。德夯有两条旅游路线,实际上就是两条山谷。据说每条路走下来都需要两个小时以上。而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在露天剧场有苗族风情表演。于是我们只好决定:不吃早饭,先去爬山。按照房东的指引,门前的小溪称作九龙溪,沿着它逆流而上,踏上去往流纱瀑布的小路。一路上青山环绕,流水潺潺,风景如画。溪水边一群群的鸭子在戏水,除了大白鸭和南方的麻鸭外,一种绿色羽毛,长着像火鸡一样的红脸蛋的鸭子我从来没有见过。路上有时还会遇到独自行走的老牛,并没有放牛人跟随。牛见到我们还会礼貌地让路,但路上常常看到它们留下的牛粪。沿途两侧山峰十分奇特,各自成趣。有相依岩,驷马峰,孔雀开屏,海螺峰等等景点。途中经过一个小瀑布,称作银链瀑布,虽落差不高,但水分两股,水量很大,也很漂亮。我们看到水源来自右侧的一个山谷,很想朔流而上。但道路却被人用杂木堵住了。原来冬季,山路危险,这个山谷已经封锁了。

从银链瀑布向左一拐弯,远远就看到一座峭壁直戳入云天。峭壁上一抹瀑布流下,水流量不大,但比较宽。由于峭壁下部向内凹进,水流不能贴着山石流下,而是悬空而下。远远看去恰如一挂薄如轻纱的水帘,水声不大,形状十分柔美,流纱瀑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瀑布前一汪碧绿的水潭,里面有两个竹筏。我不由得跳上去,撑起竹篙到水潭中,请小宋为我摄影留念。流纱瀑还有一个特点,由于瀑布不靠着山体,所以有一条小路,可以绕到瀑布后面去,从里面向外看。好象水帘洞一样。那里水雾弥漫,别有情趣。让人留连忘返。但想到苗家歌舞表演,只好匆匆返回。

沿原路回到村寨中的小广场,远远就听到锣鼓、乐器的声音。苗族歌舞表演已经开始了。表演在广场东边的圆形露天剧场上进行。剧场的舞台后面,树立着几个高大的木制面具,是苗家的图腾。还有表演用的刀山。一个大池子是晚上开篝火晚会用的,我们准备今晚回吉首,看来无缘篝火晚会了。观众席坐有十几个游客,是刚刚到达的一个广东旅游团。表演的演员却有230人,都是身着苗家服装的年轻小伙子和姑娘。表演内容包括苗家人的生产、生活、谈情说爱、迎亲嫁娶的情景。还有一个去年各个苗寨比赛选出的鼓王,是个小姑娘,表演苗鼓。表演的民族风情浓郁,小演员们都十分认真。表演中,还有与观众互动,敬酒,送礼及邀请游客参加表演。最后请全体游客一起参加苗族的踩脚舞。据说是苗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的习俗,看中对方就去踩他的脚,如果不愿意就跑开。一些广东游客穿着皮鞋,可让穿布鞋的苗家小姑娘吃苦了。

匆匆吃过午饭,我们踏上去往天问台的另一条旅游路线。仍然是沿着一条小溪朔流而上。这条峡谷更为狭窄也更为峻秀,两侧青山险峻,山形奇特,各有特色。如:云雾峰云雾缭绕;玉泉门宛如两扇巨大的门扇;雄鹰展翅确实很像展翅欲飞的雄鹰。转过玉泉门,山谷更为幽静。山坡上植被丰茂,虽是隆冬时节,仍然郁郁葱葱。崖壁上,还时时可以看到有泉水流出,汇入小溪。远远一座山峰顶天立地,宛如一只握拳的大手,食指指向天空。我想这可能就是天问台名称的由来吧。小路逐渐变为石阶,经过一座高高的石桥,耳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一条瀑布高挂山崖之上,宛如一条长长的玉带,故称作玉带瀑布。瀑布高有780米,水量比流纱瀑要大得多,从悬崖飞流而下,十分壮美。

我们在桥上观赏多时,意犹未尽,决定继续攀登天问台。小路阶梯越来越陡,而且蜿蜒曲折,步步登高。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几口气。好在小路就在玉带瀑布对面,左右盘旋,可以从不同角度尽情欣赏瀑布美景。路上还曾遇到身着民族服装的苗家妇女,手拿柴刀在砍柴,一位男子身扛砍下的一捆毛竹上山。一攀谈,是山那边吉斗寨的村民。好不容易上到天问台上,我们已是一身大汗了。坐在悬崖边上的一块大青石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刚刚走过的小路,好像一根细细的丝带,在幽深的山谷中蜿蜒曲折地盘桓。不由得感到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再一想,我们却也一步一步地把它们踏在脚下了。确实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回想我的人生之路,也是如此,曲曲折折,历尽艰难,现在退休了,也是到了人生的顶点,以后要走下坡路了。但放眼四望,还有更多更高的山峰在前面,还需要继续登攀呀!

回到苗寨小广场,还没有到3点。抓紧时间参观了苗家服饰展;鼓文化博物馆;和民俗园及傩堂。据说这里是有千年古老风俗的苗鼓之乡,男女老少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皆喜跳鼓。曾出过3代苗鼓王。而傩神则是苗家崇拜的驱疫病的神。音乐声起,下午的演出开始了。内容是苗家服饰表演。年轻漂亮的苗家女子和朴实的小伙子们身穿全国各地的苗族服饰一一亮相。据说全国共有不同的苗族分支几十种。他们的服饰、风俗各有异同。演员们并不是单纯走台,而是身穿不同服饰,表演生产、访亲、交友、恋爱、嫁娶、耕地、打猎等各种活动。服装不断更换,琳琅满目。特别是姑娘们的满身的银饰,光彩夺目,真是美不胜收。在一场表演拦门敬酒的苗家迎客礼仪上,一位小姑娘敬我一木碗米酒。我一饮而尽,酒香喝到口里,沁入心里。我也为这古老苗家风情迷醉了。演出以游客参加的类似拔河的游戏‘拔鼓’结束,我们也就结束了难忘的苗寨风情之旅。祝愿这古老苗寨能永远保留这淳朴风情,吸引全国更多的游客。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