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上阅长江,静海寺前望狮岭--春游南京之四

2013-06-21 20:16 阅读(?)评论(0)

阅江楼上阅长江,静海寺前望狮岭

--春游南京之四

 4月23日上午,我们前往阅江楼游览。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角的狮子山巅,濒临长江。为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号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但大家知之甚少。原因是阅江楼六百年来“有名无楼”。1374年春(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京师狮子山建一楼阁,命名为阅江楼,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但建楼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突然决定停建。造成阅江楼多年来有记无楼。直至2001年才按记载建成。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飞凤、彤扉盈彩,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皇家气派。颇为壮观。

  我们乘公交前往,看到路边一座高大牌坊,就急忙下车,结果早了一站,这里是阅江楼前一站。牌坊上四个大字‘卢龙胜境’。原来长江边的这座山原称卢龙山,是朱元璋在他的阅江楼记中改的名字:‘有山蜿蜒如龙,连络如接翅飞鸿,号曰卢龙,趋江而饮水,末伏于平沙。一峰突兀,凌烟霞而侵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之状,故赐名曰狮子山’。牌坊前两座巨大石狮,号称中国最大的一对雄狮,高4。8米,重约30吨,用苏州金山石整块雕刻而成,风格为明太祖时期,并按照盱眙县明祖陵的守门狮子刻制。

  我们沿卢龙山的石阶小路上山,经过一座当年扼守长江的古炮台。看到山上一座金色的塑像,是牵着马的朱元璋。登到山脊就可以看到山前奔流的长江了。沿山脊上大路西行不远,山顶一座平台处立有一石,写明是‘孙中山阅江处’。据说1912年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与黄兴等多次登狮子山,观察江北地形,布置北伐事宜。

  再向前行就看到狮子峰顶巍峨高大的阅江楼了,楼前松柏苍翠,绿草如茵,一带碑廊中有一座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刻。碑上一面是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背面则是被选入《古文观止》的宋濂的《阅江楼记》,汉白玉采自北京房山,高3。1米,宽4。8米,重15吨,

‘卢龙胜境’牌坊和号称中国最大的一对雄狮,

卢龙山上的明太祖朱元璋雕塑

古炮台、

‘孙中山阅江处’

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刻。碑上是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

碑背面则是被选入《古文观止》的宋濂所写的《阅江楼记》

围绕阅江楼有一条金陵明史碑廊,53块石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尘封了数百年的“明朝那些事儿”。这53个典故串起来是一部浓缩精华版的南京明史

朱元璋首倡春联 

  再向前就到了阅江楼脚下。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总高度为51米。朱红楹柱,黄碧琉璃瓦,在楼下一片碧绿松栢簇拥下显得庄严雄伟,一副皇家气派。楼前摆放一座全国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鼎--阅江楼鼎。鼎重4吨,上刻篆字:“狮梦觉兮鬣张,子孙骄以炎黄,山为挺其脊梁,阅万古之长江,江赴海而浩汤,楼排云而慨慷,鼎永铸兹堂堂。”这七句话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念,就是“狮子山阅江楼鼎。”

 阅江楼之名说明狮子山上是南京观看万里长江最好的地点。楼门上“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的对联,是南京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我们急急登上阅江楼外侧第一层廻廊,放眼远眺,但见浩瀚的大江从西面茫茫苍苍的远处迂回而至,流过狮子山前,又滚滚东去,消失在苍茫雾气中。东侧不远一条巨龙横跨长江,就是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对岸红旗桥头堡清晰可见。虽然烟云朦胧,远处的钟山也隐约在望。南京城林立的高楼大厦和高耸入云的电视塔隐约在雾气中。明城墙蜿蜒曲折,盘桓在狮子山脚下,南北向的城墙上有座巍峨城门--仪凤门。

东侧望去,红柱黄瓦的阅江楼在一片碧绿松栢簇拥下显得庄严雄伟,一副皇家气派。

阅江楼和全国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鼎--阅江楼鼎。

阅江楼正面

阅江楼上北望长江,一条巨龙横跨长江,是南京长江大桥

烟云茫苍苍,

巨龙跨长江

狮子山前的静安寺清晰可见

静海寺在南京下关仪凤门外,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表彰郑和等出使海外的功勋、弘扬国威而建寺,并亲赐寺额"静海",意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静海寺为明代金陵八大寺院之一,也是郑和晚年的主要生活场所,后毁于战火。1988年,南京市政府在原址修建了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南京城里高楼林立电视塔高耸,那片水域似乎是莫愁湖

阅江楼上西望,万里长江自天边迂回而至

在阅江楼外层回廊上眺望长江后,我们开始逐层欣赏阅江楼内部的景观。阅江楼内部空间宽敞,每层跨越了几个楼层,所以七层楼,内部却只分了三层,每层都十分高大宽敞。底层跨越了两层 ,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背后照壁二层楼高,书写着朱元璋的‘阅江楼记’。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

阅江楼的二楼,展示了明朝十六位皇帝像,排在前几位的就是郑和所经历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同时还展示了明朝的灿烂文化,有明朝版图、名家书画、科学技术,详尽地介绍了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二楼还展示了建楼其间在狮子山上发现的五色土,据说是南京王者之气的表现

 阅江楼三层大厅竖跨三层楼高,正中,装饰着中国最大的景德镇巨幅瓷画《郑和下西洋》。画高十二点八米,宽八米,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色彩斑斓,气势磅礴,为中国最大的瓷画。全景式地描述了一四零五至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下西洋这段辉煌历史,其中有建造宝船、科学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邻友好、传播文明、平等经贸、文化交流等盛况,以及西洋各国的风土人情。下部还有永乐皇帝建造“静海寺”、“天妃宫”,立“天妃宫牌”,为郑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

 

从七楼顶俯瞰最大陶瓷壁画 

壁画背后是唐伯虎和祝枝山的画作

楼顶的蟠龙藻井也值得一观。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K黄金,显得金碧辉煌

走出阅江楼内部的第六层,就来到外部第二层观景台,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地势高了,视野更加开阔。万里长江上的往来巨轮,江北码头上的红色龙门吊车,横跨大江的南京长江大桥,远处的紫金山都尽收眼底,江风扑面,满怀豪情,心旷神怡,阅江楼上阅长江果然是人生快事。令人流连忘返。我用了接片方式展现长江宽阔场面,拍了不少照片。直到伙伴招呼,才匆匆下楼。相信很多照片场面都是很难得的。

俯瞰阅江楼下

北望长江天堑

南京城江大桥横跨长江

对岸引桥与桥头堡

浦口的集装箱码头和长江上的货轮

俯瞰狮子山下蜿蜒的城垣与城墙前的静海古寺

南望南京城,高楼大厦笼罩在朦胧云雾中

莽莽长江(三接片)

东北望,紫金山笼罩在雾气

西北望,长江之水天上来

狮子山前山逐层平台和牌楼,是我们下山之路,右侧可见明城墙与仪凤门

蜿蜒的明城墙与雄伟的仪凤门

俯瞰东侧,卢龙山脊,我们上山之路,黄顶的是朱元璋碑亭,再东面就是是孙中山阅江处

我们小楼之后,发现在山顶平台之下,有座藏兵洞。原来狮子山因为地势险要,曾先后有清兵、太平天国、日军、国民党部队、解放军在此驻扎。在山上挖了地道,在民间有“五军地道”之称,地道长达2公里。洞内通道蜿蜒曲折,错综复杂,而且有各类关卡、机关和暗道布设,宛若一个庞大的地下迷宫。这次开放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藏兵洞中展示的有古代、现代各种盔甲、兵器,还供奉着观音菩萨,展示着图腾面具。奇特的是竟然还有当年金陵名媛的雕像,将画家文淑,女诗人柳如是与李香君等秦淮名妓的塑像并列,有点不伦不类。

 狮子山下的藏兵洞

藏兵洞内景 

洞内供奉的观音菩萨 

图腾面具

古代盔甲

金陵名女

秦淮名妓李香君与才女夏云英诗人柳如是并列

阅江楼前山牌楼‘江南第一楼’

‘狮岭雄观’为金陵48景之一

离开藏兵洞,我们沿前山的台阶下山,看到正面的狮岭雄观的照壁和天下第一楼的石牌楼。再向前就到达在山上看到的迂回曲折的城墙上,城墙往东是高大的仪凤门。为了去参观静海寺,我们沿城墙向西行,最后从城墙上的一个门洞出了城,这里的城墙上写着:阅江楼三个金字,原来是景区的西门。城墙前有座护城河,河上有座石桥,过桥就到了静海寺的后身,这里以静海寺为中心,新修建一片仿古街区,叫做阅江楼明文化街。是政府要打造一条集文化、旅游、美食为一体的综合步行街。位于天地MALL东侧,我们也进去看了看,这里有不少街头雕塑,古装戏台,有游览车,抬轿子的的项目。附近餐馆不少,但游客不多,时近中午,我们就在这里再次品尝了著名的镇江三大怪。随后在附近游览。遗憾的是据说今天静海寺有活动不开放,因此未能去参观静海寺内的郑和纪念馆。

山下的仪凤门

城墙沿山势而下,蜿蜒曲折,显得阅江楼更加雄伟壮观

 

阅江楼西门开在城墙上,墙外有条护城河 

静海寺周围有小火车巡回运行,可以乘坐

镇江面馆

静海寺明文化街上的舞台和花轿 

抬头即可观赏江南四大名楼——阅江楼

大型购物中心

街头的古炮雕塑,看上去有点不协调

这个景点叫做学说南京话:‘干么四啊’,‘意怪巴拉滴’...很有意思

静海寺前一侧是钟楼,另一侧却是座井亭,有点奇怪

静海寺内景,郑和纪念馆只能遥望,遗憾

 静海寺前的石牌坊--静海沧桑,概括了金陵古都多年的沧桑变化,我们也结束了阅江楼的游览,古都南京处处有古迹,处处有风景。

  最后修改于 2013-06-23 16:06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